易纲重磅发声:央行将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

   日期:2021-04-21     来源:我的钢铁网    浏览:287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易纲重磅发声:央行将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
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4月20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“金融支持碳中和”圆桌会议时表示,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。他透露,未来央行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,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。他还说,正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,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,也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等业绩评价体系。

易纲表示,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,开展了多方面工作: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。首先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。其次是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。金融机构目前需要披露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、报告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,未来还将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,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,统一披露标准。三是构建激励机制。央行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,并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,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。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、存款保险费率、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。

易纲也表示,央行也开展了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的工作。一方面,将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。目前,我们正与欧盟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,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,供国际投资者参考,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协同发展。另一方面,将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,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。我们将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,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,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,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。

“我们还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,控制投资高碳资产,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。在金融机构层面,我们将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,积极应对气候挑战。”他说。

周小川:碳交易要能产生足够激励

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,建设碳市场的一项主要考虑因素是如何引导投资助力减排目标。

周小川称,碳交易要能产生足够激励,碳价格应相对比较稳定,能够对长期投资科技创新起到引导作用。他强调,要考虑碳达峰、碳中和过渡性的减排经济活动能否得到补偿,能否在交易中得到激励。

此外,周小川表示:“多排放的人要购买碳配额,碳配额的收费应该100%用于减排的经济活动。”

马骏:“绿”或“不绿”应有明确标准

对于绿色金融向中小企业延伸的问题,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表示,当下最大的困难是小微企业还没有绿色的界定标准,因此大量小微企业无法享受各种绿色金融的优惠。未来应对衡量小微企业“绿”或“不绿”有一套明确的标准。

提及绿色产业引来大量投资是否会造成浪费的问题,马骏认为,在某些领域中可能会出现浪费,但关键在于引导方式。如果用行政性手段引导,可能会出现一窝蜂扎堆的现象,导致产能过剩,而市场机制往往可以更有效避免短期内过度投资的风险。即使政府要进行引导,也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来引导。比如通过碳市场、碳税,通过绿色金融的贴息、担保、再贷款、风险权重调整等,调节企业投资成本,通过成本变化影响预期收益率。

张文才:加快推动绿色债券品种创新

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表示,加强对投资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,进一步精准识别和认定绿色信贷项目,发挥信贷资金对绿色产业的导向作用。

他表示,农发行将加快推动绿色债券品种的创新,探索碳汇债券、蓝色债券、气候债券等专项债券发行,丰富绿色债券的主题品种,积极开拓国外发债渠道,扩大绿色债券规模,为绿色金融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。

欧阳卫民:强化政策协同配合

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表示,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一系列绿色金融基础制度,包括相关标准、信息评估和评估认定等。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有关制度,强化与产业、财税、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。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钢材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钢材资讯
点击排行